1) 有些人觉得它闻起来像酒精
(你加了酒吗?但是食谱表里没有酒,奇怪)
2) 吸收快,保湿效果好
(乳液的基本功能是保湿)
3) 很少有人会过敏
4) 传闻会有依赖,可能有激素
三.四种玫琳凯产品对比分析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这4款产品的成分和安全性对比。具体评分规则见文章(点击查看)
为方便浏览,扣分的食材以黄色表示。
玫琳凯的一套4款产品,从产品的安全评分来看,依然可以得到7.5-8.5分。但是,如果仔细看成分表,就没有那么乐观了。
1. 成分表之谜
让我们看看红色标记的成分。洗面奶中的红色标记成分(EDTA-2Na)最初是用来结合产品中的金属离子,使产品更稳定。添加量绝对低于1%。然而,它居然在成分的排名中排在了第三位,严重不正常。作为洗面奶,清洁成分必须大于1%,排在第一位。
再来看看面膜膏中标注的红色成分(对羟基苯甲酸甲酯),是一种防腐剂,正常添加量不会超过1%。但是,它在成分的排名中排名第二,这也是严重的不正常。. .
墨粉中还标有一种红色成分(对羟基苯甲酸甲酯),是一种防腐剂,正常添加量不会超过1%。但是,它在成分的排名中排名第三,这也是严重的不正常。. .
最后,平衡奶中标注的红色成分(水)居然在成分排行榜上排在第9位,这也是严重的变态。. . 因为至少 50% 的乳液是水,所以水应该是第一位的。. . .
那么,有两种可能,要么配料顺序错误,要么配料以这种方式公布。成分表来自专业网站: 。而美容实践的所有成分数据直接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。
可以说一个成分表是错误的,但不可能所有四个都是错误的。. .
所以,我没有放弃,找到了玫琳凯美国总部的网页,看看能不能找到确切的成分。
2. 美国玫琳凯产品与中国玫琳凯产品完全不同
玫琳凯美国网页:
玫琳凯中国网站:
以上两页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。结果令人震惊。给人的印象是,美国的玫琳凯和中国的玫琳凯就像是两家无关紧要的化妆品公司。你卖你的产品,我卖我的产品,不仅包装不同,产品也不同。. . 只有一个是一样的,就是品牌名称一样,都是做直销的。
这让人不解,不同的产品和包装,只会大大增加成本。不同的研发成本,不同的营销成本,不同的宣传成本。. . .
如果是同样的配方,同样的包装,同样的产品,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,客户的认可度也高,成本也会相对低一些。
作为一家财富 500 强公司,玫琳凯在做什么?
难道是中国人的皮肤结构和外国人不一样?
3.中国人的皮肤,结构和外国人不一样?
理论上,中国人的皮肤和外国人的皮肤是有区别的,或者可以说地球上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细微差别,但皮肤的结构是相同的:它由表皮、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。. . 表皮有28天的生长周期。. . 两者都含有黑色素(多少和大小)。. 有皮肤纹,毛孔,毛发,皮脂腺,,,,
中国人有不同的皮肤类型:干性皮肤,油性皮肤,正常皮肤,,,,外国人也有相同的不同皮肤类型。. .
因此,护肤品按照不同的肤质来划分是可以理解的玫琳凯产品包装,但很难按照种族和国家来区分。
例如,世界各地销售的 Lamer Cream 具有相同的包装和配方。另一个例子是雅诗兰黛的棕色小瓶,它也在全球范围内销售,具有类似的包装和配方。. .
估计只有玫琳凯会放弃美国版产品,开发完全不同的产品线。. . 从这个角度来看。. 极好的。. .
好吧,让我们假设玫琳凯这样做有自己的意图,我们来看看用户的反馈。
4. 酗酒?
一些用户觉得有酒精气味的爽肤水和平衡乳液。但在成分表中没有找到。让我们相信这个成分表是真的,那么,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产品中的丁二醇有一些类似酒精的味道。
5.江湖传言玫琳凯含有激素玫琳凯产品包装,依赖使用?
我们暂且相信玫琳凯的成分表是真实的,而且从成分表中看不到激素成分(当然激素成分是违禁成分,不允许添加)。
玫琳凯在中国工作这么多年,应该不应该禁止添加激素。. .
从用户的反馈来看,爽肤水和平衡乳液都有保湿作用,没有其他作用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两个产品应该没有添加激素。(添加激素的成品一般会见效快)
四.总结
Mary Kay 中性洁面乳(安全 8.5 分)
玫琳凯高保湿面膜霜(安全7.5分)
玫琳凯保湿爽肤水(安全 7.5 分)
玫琳凯水分平衡乳液(安全8.5分)
ps:本文重点:玫琳凯在中国和美国的产品完全不同,这是为什么呢?作为全球直销品牌,玫琳凯中国产品与美国产品完全不同。. 是中国皮肤和外国皮肤的区别吗?显然不是,其他大牌产品也直接销往中国,没有大的变化。玫琳凯是怎样的存在?这是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。个人建议,护肤品还是应该选择商场超市的开放式货架,比较靠谱。